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岁月静好,背后有这群人在六月飞雪中替你负重前行!

2017-06-13 肖婕妤 工人日报


“那年我来到昆仑山下,当兵走上云端哨卡,青春的浪漫在雪绒花前,士兵的风流在关山月下;这条通向北方的天路,就是我为你捧起的哈达;任寒风吹过绿色的记忆,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


6月10日,昆仑山隧道风雪弥漫,武警青海省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的官兵们在隧道口唱响这首《云端哨卡》队歌,壮志和豪情随着雪花飞舞在4868米的高空。


工人日报记者登上“云端哨卡”,走进担负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守护任务的武警青海省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感受高寒执勤武警战士们的矢志强军梦。

▲武警青海省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的官兵们在隧道口唱响《云端哨卡》队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13qk9ns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官兵把《云端哨卡》的歌词写在小黑板上。


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昆仑山,又称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昆仑山地图 。(资料图)

 

武警青海省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驻守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担负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守护任务,1号哨位(营区所在地)和2号哨位海拔分别为4772米、4868米,是武警部队海拔最高的两个固定执勤目标哨位。 

昆仑山隧道1号哨所,海拔4772米

昆仑山隧道2号哨所,海拔4868米,是武警部队海拔最高的固定执勤目标哨位。 

 

今年19岁的张春健两年前被分配到十七中队。他坦言,刚到哨所的时候,落差特别大。“以前在家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昆仑山风景特别美,但是一到这里发现荒山野岭的,啥都没有。”后来,他被战友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感动,决心留在哨所。“我的战友杨欢,在这儿待10年了,他一当新兵,就一直在这儿了。” 

昆仑山隧道2号哨兵张春健吸着氧气在执勤。 

昆仑山隧道。 

 

即便已是炎炎夏日,这里也会狂风大作、飞雪漫卷。二班班长刘雪鹏对记者笑称:“我们这个地方啊,一年就两季,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空气含氧量仅有海平面的50%,行走步履稍快就会头昏脑涨、胸闷气喘…… “每次我们换勤,都要在哨所内调整半个月,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吸氧、吃药。”刘雪鹏说。 

6月的昆仑山依然被冰雪覆盖,山坡上只有零星的几株绿色小草。支队副主任胡罡笑称:“要是在湖南老家啊,这个季节早就到处绿树成荫啦!” 

每人床铺都设有氧气,夜间缺氧难入睡时可以吸一会儿。 

哨所内官兵的床铺。床上摆放着四四方方的军被和威严的军帽。

 

在终年积雪、海拔近5000米的昆仑山巅,每走一步都相当于内陆负重20公斤以上。为此上级特意给哨所执勤的官兵们修筑了运送物资的铁轨。每次送水、送物资的车辆一到,铁轨就载着小板车将水和粮食运送至哨所内。运送的物资可供哨所的士兵吃上一个礼拜。 

运送物资的铁路。 

承载物资的小板车。 

哨所内的储水缸。 

哨所内的简易厨房。张春健自豪地告诉记者,来了哨所后,他们学会了做饭,现在每个人都是做饭小能手。

  

然而,看似便捷的铁轨也有“掉链子”的时候,支队副主任胡罡告诉记者,只要一下大雪,青藏公路就容易堵车,物资到达的时间会变缓,铁轨也无法正常运行。“士兵们只能手提着十几吨重的水和物资,肩扛背挑的上下来回走十几趟台阶,才能背上哨位。” “这个台阶可不好走,一共110个阶梯呢!” 胡罡的语气里满是心疼。 

通向2号哨所的110个阶梯。记者走到一半,身体就开始吃不消,腿脚发软、气喘吁吁……吸了几次氧后,身体才恢复正常。  

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


当记者问张春健最崇拜谁时,“队长!我们的队长!”张春健回答地毫不犹豫。事实上,不止张春健,十七中队的很多士兵都是队长杨富祥的“铁杆粉丝”。从2006年7月起就扎根在青藏铁路守护部队,从海拔4050米的三岔河到4533米的沱沱河,再到4868米的昆仑山,杨富祥在青藏线上一待就是11年……

 

作为队长,杨富祥深知,执勤守隧光靠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确保遇到特殊情况从容应对。他带领队员摸索出“三种训练模式”:由室内到室外渐进性适应训练,用雪洗脸擦身耐寒极限训练和冰雪地追捕、格斗、射击等恶劣天候实战化专项训练。中队官兵熟练掌握了“听音辨位”法,练就“只要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火车到达的大概时间、是货车还是客车、是上山还是下山”的绝活儿。 

队长杨富祥带领士兵执勤巡逻。(资料图)

 

选择了坚守云端哨卡,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对家庭的牺牲。2010年9月的一天,杨富祥在青藏线负责设卡勤务时,家人突然打电话告诉他,爱人在上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生命垂危。考虑到执勤任务重大,他坚持到任务交接后才匆忙返回。


回到家,他见到了躺在床上、面容憔悴的妻子。当他试图拥抱妻子时,突然发现被子下面有些异样,他掀开被子的手有些颤抖,眼前的一幕让他难以承受:妻子的右腿已被高位截肢。“我们离婚吧!我不想拖累你!”妻子的话让这个坚强的汉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一把抱住了妻子嚎啕大哭起来,他知道,自己亏欠妻子的是一辈子。敢战天斗地的杨富祥,在说到妻子时,半天哽咽得说不出话。

  

做昆仑生态的守卫者


青藏高原生态极为脆弱。刘雪鹏告诉记者,队长和指导员要求他们爱护野生动物。“我们把平时剩下的菜叶子,往周围山坡上撒。一到下雪天,看见羊群和牦牛在营区周围,心里别提有多开心!”

 

 十七中队官兵还积极开展绿色青藏线、环保青藏线行动。每次巡逻,他们都会随身携带垃圾袋,捡拾铁路沿线及旅游景点的垃圾,被群众称为“昆仑生态守卫者”。每年藏羚羊产崽迁徙,官兵们都要在青藏铁路沿线5个迁徙的必经通道设立保护点。

 

云端哨卡写忠诚


“宁可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中队官兵常年扎根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时刻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壮志和敢于胜利的无畏气概,顽强拼搏、战天斗地。

▲2号哨所外的山坡上,写着红色“忠”字的石头彰显出中队官兵对祖国的赤胆忠心。“这都是官兵一笔一画写上去的。”支队副主任胡罡对记者说。 

茫茫雪域写忠诚。

 

自2006年7月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上勤近11年来,武警青海省总队二支队十七中队有效处置铁道险情367起、无人区巡逻12万多公里、热心救助群众1363人,精心守护11多万趟列车平安穿行,中队连续5年被评为“正规化执勤一级单位”和“基层建设先进中队”。 

营区的荣誉室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

中队的官兵们在巡逻。(资料图) 

 

“那年我来到昆仑山下,当兵走上云端哨卡;任寒风吹过绿色的记忆,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飞雪中,听到官兵豪情壮志地吟唱起这首《云端哨卡》队歌,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这些天路卫士的铿锵誓言!虽然他们终有一天会离开中队,但他们的灵魂就像高原上生长着的芨芨草一样,已经把根深深扎进了巍巍昆仑。 

官兵敬礼。 

官兵在茫茫雪域,镌刻下“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忠诚坐标。

本文采写、摄影: 本报记者 肖婕妤

本期编辑:窦小涛

(长按二维码,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